インタプリタかなくぎ流

いつか役に立つことがあるかもしれません。

武藏攻略。

我遇見誰會有怎樣的對白
我等的人他在多遠的未來
我聽見風來自地鐵和人海
我排著隊拿著愛的號碼牌

――孫燕姿《遇見》

1.
  剛剛搬好了家,屋裡到處都是處理中的瓦楞紙箱,還亂得一塌糊塗。每天只有一個人在家裡默默做整理整頓有些不耐煩,於是我昨天以要買家電製品為借口到新宿西口逛一逛。新宿西口有很多專門銷售廉價家電的大型購物城,如淀橋相機、櫻屋、Bic Camera等*1。其中我是個Bic Camera的忠實“信徒”,每次出門時總不會忘記懷裡帶著Bic Point Card。昨天我照樣從京王線新宿車站檢票口出來後目不轉眼地前往該店了。
  不過我到了Bic新宿店門口時忽然發現時間已過中午,買了有些東西後在找餐廳吃飯實在不太方便,好,那還不如先吃完後在購物吧。我這樣決定後就越過Bic門口再往北走,因為那裡有「拳頭拉麵*2」,是我比較欣賞的拉麵店。


2.
  說實在的,我工作在臺灣的兩年半之間最最渴望想吃的東西就是日式拉麵,並不是壽司、天婦羅或蕎麥麵什麼的。其實臺灣的夥食情況與日本非常接近,想吃日本料理就應有都有。而且在臺灣,非常高檔的餐廳姑且不談,一般的家常菜與大陸的“中華料理”有點不同,味道算是比較清淡的。所以從食物的角度來講,我們日本人到了臺灣以後也幾乎不會感到“身處異國”的感覺,大概的東西都十分和我們的口味呢。
  可是我唯一持有不滿的就是日式拉麵。目前臺灣有很多日式拉麵店,尤其是像新光三越、大遠百等百貨商店Food Court(美食街)裡一定會有以「味千拉麵」為首的日式拉麵連鎖店。除了這些連鎖店以外,街上還有各式各樣的日式拉麵店。不過……實在不好意思,老實說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及格”的日式拉麵店。
  我在這裡可以粗略地指出一下臺灣的日式拉麵哪不及格,那主要是湯頭、面條、溫度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呢。
  首先是湯頭。日式拉麵的湯頭,我認為那是一種非常不尋常的玩藝。好多日本前衛的拉麵店老闆做湯頭時把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食材放入在大鍋裡,並且這些材料中含有好多“不尋常”的東西。各家拉麵店都有該店的密訣,它已經超出傳統料理界普遍的煮出湯頭的做法,簡直像是中世煉金術或女巫熬的藥鍋。這些不尋常而獨特的材料會釀造出那股複雜而深奧的湯頭味道,於此相比臺灣日式拉麵的湯頭還是有點單純、不夠深度,我覺得。
  還有面條,特別是它的“硬度”。目前日式拉麵麵條的主流比較傾向於“較硬”,甚至有些人強烈主張日式拉麵的本來面目就是在於“超硬*3”。從這個潮流來說,臺灣日式拉麵的麵條一般煮得太久,不太嚼勁,已經失去了其獨特的QQ感。
  最後是溫度。我到了現在還是不太明白,臺灣人平時那麼愛吃熱乎乎的東西,以我看來其“愛吃熱食的程度”遠遠超過日本人,可怎麼只有日式拉麵的湯頭總是那麼不涼不熱的呢?
  總之,我不幸在臺灣沒有遇到過合我口味的日式拉麵,因此在台之間我一直想吃正宗日式拉麵,偶爾有機會回國後要做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拉麵店去,就這麼個回事。日式拉麵畢竟是日本料理,如果我現在到臺灣去,那當然選擇欣賞當地無與倫比的美味面條,如我最喜歡吃的牛肉乾麵,還有台南擔仔麵、新竹米粉、美濃板條等等。


3.
  言歸正傳。昨天我到了「拳頭拉麵」的時候突然想起曾經有人告訴我的一個消息來了。這裡附近有一家非常有名的拉麵店叫「麵屋武藏」。這家已在各種拉麵書籍上都有介紹的,並在各種拉麵店人氣排行榜上總是占據上位的名店呢。於是我興衝衝地跑到離「拳頭」五分鐘左右的該店去了。
  「武藏」店前果然很多客人排成長蛇般的隊伍。我排在最末尾後從口袋裡拿出i-Pod來,邊聽音樂邊等輪到我進店內的那一刻。因為客人排隊排得很長,進到店內以後還要排隊買「食券(點菜牌)」。耳機裡孫燕姿在唱《遇見》,我以“我遇見麵會有怎樣的配菜/我等的碗它在多遠的未來/我聞到香來自廚房和櫃臺/我排著隊拿著麵的點菜牌”般的心情一直忍耐著幾十分鐘的時間。
  熬過類似於遠距離戀愛般的焦躁(有點誇張),終於輪到我了。因為等了好久,那時候我的心情已經處於有種不顧前後的狀態,所以我買了較貴一點的“加個煮蛋和兩張叉燒九百八十日圓”的點菜牌。
  年輕店員收牌子時問了我“你要點清淡的,還是濃厚的?”,原來這家的湯頭是可任選的。這位小夥子頭上戴這鮮艷的紅色Bandana,不僅是他一個,其他所有店員和廚師都戴這Bandana,穿著同一種T恤。而且各位過於精力充沛,“歡迎光臨”“謝謝點菜”“讓你久等了”“歡迎再來”等聲音也過於活潑而開朗*4
  我有了一種不妙的預感,按我的經驗來講,像這種過於充滿朝氣的拉麵店不見得能嘗到夠水平的東西。真正的高手總是崇尚沈默寡言的,這是我的一種“偏見”。
  結果呢……嗯,我不要多說吧。好吃是好吃,不愧是總列為排行榜上位的名店。這家的湯頭屬於所謂的「節系」的醬油味道,甘醇濃厚、滑順爽口。但對我而言這個湯頭太鹹了。碗的配菜是煮蛋、叉燒、蔥花、竹筍(干筍)、燒海苔(紫菜)等,煮蛋蛋黃是半熟的「溫泉蛋」狀態,又大又厚的叉燒煮爛到用筷子拿起來就分成小塊的程度了。不過很可惜所有配菜都是涼涼的,咬起來的感覺與燙熱的湯頭很不適應,失去了平衡。像「武藏」那樣來客周轉非常快的拉麵店為什麼捨不得花費經常保持配料適當的溫度的工夫呢?
  我從「武藏」出來的時候,感到有點疲倦。不就是一頓午飯嗎,為何得評價這個那個的呢……我懷著有些失落感再回往Bic Camera去了。突然感到猛烈的口渴感。那家的湯頭實在太鹹了。
http://www2.gnavi.co.jp/ramen/shop/jp/g546600n.htm

*1:這些量販式大型家電商場本來都是從相機專賣店發展過來的,因此已成為綜合型家電商場的現在還留有“相機”在店名上呢。

*2:げんこつラーメン

*3:日語叫「バリかた」,這是日本九州博多地區的方言。

*4:再說每個詞匯過於省略,如「……っしゃいぁし」「……りぁとぁっす」「……ぉまたせぁしたっ」「……ったしたぁ!」。可能外國人很難聽懂他們在說什麼。←也許本來不必聽得那麼清楚,大概的氣氛感覺得出來即可。如果他們把所有的詞匯都說得規規矩矩,就失去了暢銷拉麵店的那種高揚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