インタプリタかなくぎ流

いつか役に立つことがあるかもしれません。

最佳組合。

youtiao.jpg最近我養成了懷習慣,早上貪睡不吃早餐,總是匆匆忙忙地上班。但是以前並不是這樣,特別是住在大陸天津的那近兩年之間,我每天早早起來跑到附近圖書館旁邊的小樹林裡去,打打太極拳,然後轉到早市吃個早餐。
說到早餐,可能大家都有自己的“最佳組合”,有人喜歡三明治和熱咖啡,有人堅持稀飯和餡餅,但要我說啊,不吃老豆腐和煎餅果子非好漢(有點羅唆),特別是你在天津時呢。
“老豆腐”是天津土話,一般叫做豆腐腦或豆腐花。它跟日本的「矓(oboro)豆腐」一樣,是極為鮮嫩柔軟的。我到了攤位照樣把錢放在罐頭裡,記得當時六毛錢(人民幣)一碗。攤位的師傅先把小塑膠袋蓋在小碗上(這樣以後只要把塑膠袋扔掉就不需要洗碗),然後拿一種扁平的薄勺,把它貼在豆腐腦表面,薄薄地削去舀上一塊來。同樣動作反復了幾次後,師傅把鹹味鹵汁倒過來,再把榨菜和香菜撒在豆腐腦上。啊〜這樣寫過來,我就口水流個不停!
老豆腐攤位旁邊有著煎餅果子攤位。你點老豆腐之前一定要買煎餅果子,因為做一個煎餅果子要花一點時間,先買這個,然後再點老豆腐,這樣才能兩個都趁熱吃。
煎餅果子攤位的師傅是一位老大爺,他每天凌晨就踩著三輪車來到早市。當時我已經成為這攤位的“常客”,所以來到這裡只要跟師傅說“早”就可以了。師傅看了我的臉就動手。他知道我的“老一套”是“加個雞蛋和果篦兒”。
在這裡,可能我需要給你說明一點吧。煎餅果子是天津的特產。天津人把油條叫做“果子”,煎餅果子就是用薄薄的煎餅(很類似於法國薄餅)把果子卷起來的一種小吃。一般煎餅果子就是用果子做的,但是另外有一種“變奏曲”,這就是用“果篦兒”的。果篦兒,北京人叫做“薄脆”,是大約A4紙大小的極薄炸餅。它在煎餅裡疊成幾層,又酥又脆,咬起來感覺真不錯!
師傅做煎餅果子,其手勢簡直像個一種表演,我總是被他深深地吸引住。首先他在燒熱的鐵板上塗上一點油,然後舀一勺麵糊*1倒在鐵板上。接著,師傅立刻拿起一種丁字形的工具,把鐵板上的麵糊攤成圓形*2,再把一顆雞蛋打在上面,也把它攤開。
下面,師傅又用一把特殊的鏟子,在麵糊(已經成了煎餅了)周圍鏟一鏟,然後把它一口氣翻過來。他連這種“難易度高”的動作還是輕快麻利,我從來沒有看過他失手過。
最後,師傅把“果篦兒”疊成兩層後放在煎餅上,順便跟我問:“要不要‘辣的*3’?”我這時候才要說出一句話:“要。”聽到我的“要。”他在“果篦兒”上塗上各種佐料及辣椒,再把蔥花撒在上面,把煎餅雙邊包起來後再疊成兩折,這樣終於完成熱乎乎的煎餅果子了。
記得“加個雞蛋和果篦兒”的煎餅果子一塊六毛一個。這跟老豆腐的六毛錢加起來,才兩塊二呢! 僅僅是兩塊多錢能夠享受到這麼個美味多麼幸福呢。
我相隔好久沒有吃上老豆腐和煎餅果子了。不知下次何時能到天津去,能夠品嘗這個“最佳組合”呢? 那兩位師傅還是在那喧鬧的早市裡照樣攤開那可愛的攤位嗎?

*1:天津地道(道地)的麵糊以綠豆為主,這與其他地方的煎餅不同。只用白麵的煎餅咬起來會黏牙,不怎麼好吃。

*2:這些工具或動作與法國薄餅完全一樣。

*3:辣椒。